2024年03月29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会员论坛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经验交流会——构建企业工匠文化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经验交流会材料之六

 

构建企业工匠文化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

 

辽宁科技大学  卢晓君

 

1.企业工匠文化系统构建

1.1形式文化——工匠职人

   “工匠”源于“匠籍”制度的产生,所谓“匠籍”制度是指封建社会工与匠开始有了单独的户籍管理制度,于是便有了“工在籍谓之匠”的说法,强调“工匠是有专门户籍和有专业技术的职业人员”。根据技艺水平的不同,“工匠”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可统称为“百工”,中间层次是指分布在各个行业里的专业技术工匠,最高层次的工匠则称为“巧匠”、“哲匠”、“匠师”等。通俗地讲,工匠是指有手工艺专长的匠人。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对匠人作出了定义,即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匠人可以称之为工匠职人,他们既有生产经营中积累的技能又要有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他们的形成是国家经济发展与当代教育结合的结果。

1.2内容文化——工匠文艺

    文与工相比,体现出工的晋级首先应突破“工”的器物界限,“工”与“料”凸出尺度与规范要求,例如不能“偷工减料”,“工”与“曲”的“异曲同工”表示了事物之形变,但遵循同一尺度和规范。这里文的内涵有了变化,“工”与“矩”中“循规蹈矩”这里是指“工”没有变化但可以遵守“异曲同工”之妙从而向“随心所欲”方向发展;文通纹理象征着生长的规律;“艺”古时,以易、诗、书、礼、乐、春秋六者之术为艺,文指百家之说而言。至此“匠”通文与艺便形成自我成长之道,提升层级,完成升华。

1.3核心文化——工匠精神

    中国最早有“士农工商”之说,“士志于道”与西方教士代表上帝在精神上有相同之处。“士”之言行代表具有超越性的、看不见的“道”;“哲”概括为德性和智慧,“哲匠”“匠师”即有“德性”、有“智慧”的“匠”可使其作品具有了对于具体材料的超越性与升华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工匠之道即工匠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匠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探索态度,跳出手工业者的价值追求,体现所有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他们在从业过程中会体现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等职业素养,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角度体现为“切磋琢磨”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

     构建企业工匠文化体系需要管理者、企业家共同体现对于工作要具有穿透岩石般的工作意志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工作使命,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在新技术不断层出不穷的环境下,企业家需要确定具有愿景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战略,策应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中提出的“个性化制造”、“柔性化营销”的发展理念。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关注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给员工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工作生活质量是指员工重要的个人需要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程度。根据专家们的意见,企业经营管理者至少要关注以下工作要素即员工是否认为他要做的工作是一种值得去做的工作;他的工作是否有安全无虑的工作条件;他的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薪资和福利;他是否有有保障的就业状态;他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工作指导;他的工作绩效能否得到绩效的反馈;他在工作中是否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增长才干的机会;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否是积极向上的;他的人际交往是否是公平公正的。企业处理好这些问题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是保障企业工匠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构建企业新型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2.1开展产品质量的文化革命促进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

    质量革命是推动一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C前“德国制造”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当时的工业现代化国家英国针对德国劣质产品修改《商标法》要求德国企业必须将其产品标明“德国制造”以区别于优质的英国产品,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倒逼当时的德国企业家开始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与性能,德国人重塑“天职理念”开始了“质量兴国、技术产国”的发展道路,他们对产品质量开始高度关注、终身奉献、追求完美并且制定专注和长期发展战略是德国制造成为国家形象;日本在全面引进美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加强质量制度建设创造了“准时生产制”和 “精益生产模式”等先进管理方法,日本的团队精神建设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企业能力大大提升成为二战以后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发达国家;美国通过引领世界科技创新,通过一批不拘一格,依靠纯粹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工匠群体,使这个国家生生不息。

     我国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过度追求“制造”,而忽视了在“制造”过程中“人”的主导性,现代性的“功利主义”和“物质生产”漠视了产品和质量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拔得头筹”、“短、平、快”、“逐利思想”等经营理念成为现实企业粗放经营的实践写照,我国企业要通过质量革命,发扬中国工匠精神的先进引领作用,让产品品质起到守护企业发展的灵魂作用,极大地满足新时代消费升级的各种需求。

2.2“创客”精神可以促进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创新是关键,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方未能充分匹配多层级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在中低档消费品供应超量,形成产能过剩的突出问题,而中高档消费品供应不足,也就是说供给侧生产过程中物质技艺创新、无形与有形创新凝结在“物”中的精神价值显化不够,突出消费品中凝结人的价值、物的价值以及人与物结合的价值不足,由此带来消费品市场层级分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收集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信息,创新了销售和服务模式,为有条件的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搭建了新的平台。创客运动由此产生,创客运动“Maker”鼓励酷爱科技,热衷制造、乐于分享的工匠们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成现实。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培养组织需要的未来新人,增强团队竞争力。

2.3主人翁意识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工匠文化中,人是实践的主体,工具方法、技术技艺、理论规则是中介,人工物技术、知识的技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成为产生工匠精神即工匠文化核心的载体,通过运用匠艺,在不断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员工发挥“主人翁”作用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提升与增强,让员工的技艺不断娴熟和熟练,让员工的工作方式不断采用实践和创新的思维模式,更加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凝聚和升华员工的“技”和“道”从而产生具有时代意义的工匠精神即“精益求精和求实创新”,力求将产品生产与细节完善起来,追求最佳的完美状态。

3.建设工匠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3.1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工匠文化第二层次中提到“文”、“艺”这两个层面指工匠技术层面中上升为“道”、“法则”层面的技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计、生产、运行、操作过程的技术就属于这个层面,它反映了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摸索的规律、发现的窍门、最佳操作要领,属于员工意志力坚持的成果,是员工工作中体悟、感受到的一种工作境界,员工因此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做到了“知行合一”、“道技一体”。企业因此而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大国工匠》中展示的在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一丝漏点、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的这些技艺不是朝夕时间所能完成的,它是匠工们踏实专注、恪守信誉、精益求精的漫漫成长路的真实印迹。将这种精神贯穿于企业的研发、技术、工艺营销服务各个方面一定会创造出超值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要。

3.2产生品牌的溢价效益

    品牌是产品生产企业总体经营象征,是累计的生产经营资源,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文化三个层次反映出工匠人职业升华的三重进程,是匠人坚守与传承的过程与结果,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世界各国工匠精神互相渗透相得益彰,跨国经营是企业实力的写证也是企业产品征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是品牌的最高境界,是企业过硬的产品质量、优秀的设计理念、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差异、技术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工匠文化沉淀出的产品独特内涵所代表的的某种信念和态度天然地造成品牌产品的价值差异并进一步导致消费者愿意用超出普通产品的倍数价格去购置。

3.3形成企业难以替代和模仿的价值

在企业经营战略选择上锲而不舍,坚守制造业和利基市场(指那些被大公司或行业巨头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是一种执着的企业家精神。一方面,长期专注制造业领域,建立企业的长远愿景考验着企业家智慧和才能据统计我国超过150年企业仅有5家,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寿命平均仅7-8年,制造业企业“脱实入虚”倾向明显,专注是工匠精神的首要特质,专注在技术层面表现为具有专门技能、特有技艺;其中技术的专业性表现为工匠对于技艺和产品的耐心、专注和坚持,同时表现为工匠的一种内在品质。这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

    古代工匠从构思、选料、制作、装饰等环节都反复斟酌和对比,对于细节的处理更是细致入微同时根据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思考,从工艺配料、装饰,甚至程序、操作手法上进行大胆革新,将传统技艺与自己的灵感结合起来,创造出精美实用的作品他人难以替代和模仿;现代工匠是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他们继承了古代工匠们对于技术以及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们对仪器的检查、数据的计算、工具的打磨、产品的制作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甚至达到了一种技术美学的追求境界,同时还要将现代生产方式与产品进行高度融合,打造的是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更是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

4.当代企业工匠文化系统的塑造与传承

4.1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

    工匠文化是一种职业规范,对于工匠本人是一种技艺之巧的毕生追求,它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是维系和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是在历史积淀中逐步形成的。而且它的天然特征必须是一种显性文化。德国的工匠文化源于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劳动观念的转化、手工业行会制度的长期存在以及严谨的民族性格;在日本将工匠文化称之为职人文化与日本神道教(强调人性与神相通)、通过社会公正的评价机制和法律监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舆论导向;在美国务实、乐观、合作社会精神和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的设计保证了创新成果成功推向市场,展现了商业化的创新推动力,优秀的发明和商业运作完美的结合产生出巨大能量。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过程中要加强社会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对工匠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同时要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工匠人员职系对接高等教育层次的改革力度,让工匠人员的社会承认与职级晋升变成现实。

4.2社会层面营造氛围

    我国工匠文化塑造在社会层面上要高度重视工匠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完善技术人才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大力表彰优秀技术人才,在价值体现方面为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提高技术工匠的社会地位。并通过多方面的舆论宣传,让那些有绝活的工匠获得社会和单位的尊重,让劳动者光荣与自豪的体验深入人心。

4.3企业层面的组织落实

    现代企业组织是培养或承担培养以及产生匠人的学校,是工匠文化承载的主体、建设的主体;现代工业生产过细的分工给人的发展带来了异化的作用,现代生产过程过于独立,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标准化生产更是极大地限制了个人活动的地域和思维的空间,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工作设计,尽最大可能发挥人的作用,要想办法创造一个民主的空间,让优秀的工匠带领团队开展工作,既有利于促进员工间交流也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有条件的企业在技术的使用和产品的制造中要多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释放个性化的员工职业成长的空间,让工匠氛围得以建立,让工匠精神有所渗透,给予其员工想成工匠,能成工匠,要成工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保障。让精益求精与资本逐利的较量中占上风,将工匠对于质量与技术的追求从梦想变成现实。在企业组织中要形成员工敢于对产品和自我展开反思和自我监督的氛围,并最终形成一种超越自我的超越精神。企业要为“工匠大师”著书立说,总结经验宣传经验,在晋升和评选劳模等方面给予支持,逐步提高能工巧匠的收入水平,通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让工匠获得与其贡献挂钩的收入。

4.4个人层面的具体实践

    工匠文化在今天已经超越了个人范畴,它是一群具有工匠精神价值取向的人的行为,企业构建工匠文化是要通过群体的继承与发展实现组织所需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身为工匠的一员要“厚德载物”树立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信条和行为准则。专注、求道、求精需要奉献毕生的才智与精力,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传承。所以企业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结合行业的时代要求,以工匠文化为引领,将工匠文化融入到生产与管理实践中,融入到生产、研发、技术、工艺等各个环节,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思考,不断吸纳新技术,从而实现企业供给品质的提升,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打造百年品牌。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